“980多公里,是三只懶貓聽視中心所在地上海四川北路與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的距離,13小時的星夜兼程是將美好聲音帶向革命老區(qū)的篤定與堅定”。陸志剛說“我愛這片紅色的土地,這里的人們善良又純樸,紅軍血脈,世代相傳!”。
江西興國是一座英雄城市,這里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紅色底蘊。90多年前,在這個人口不足23萬人的縣,有近9萬青年參軍。萬里長征路,“幾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個興國人為國捐軀”。建國后,有56人成為了開國將軍,是名副其實的“將軍縣”。從“興國調(diào)查”到“模范興國”這里同樣烙印著毛主席的崢嶸歲月。
在這片紅色的土壤,在這個新時代迸發(fā)生機的地方,“益耳行動”興國縣聽力健康幫扶試點項目,于11月18日-19日正式啟動,共篩查百余人次,其中存在不同程度聽力損失者80多人,共捐贈助聽器、橙色護理包、助聽器電池、聽力科普手冊,總價值超51萬元。
本次“益耳行動”興國縣聽力健康幫扶試點項目,由中國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基金會主辦;興國縣慈善會承辦;興國縣幸福家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博音聽力技術(shù)(上海)有限公司協(xié)辦;三只懶貓聽力創(chuàng)始人陸志剛先生及博音聽力志愿者團隊共同奉獻愛心。
正如中國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基金會黨支部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公澤忠在致辭中說的:“‘益耳行動’走進興國縣,走進‘將軍故里’,開展聽力健康關愛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wèi)生健康工作重要指示,推動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關于老年聽力健康專項行動系列要求的積極實踐。感謝陸志剛先生的愛心善舉及博音聽力、興國縣慈善會、興國縣幸福家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期待通過‘益耳行動’的落地,倡導更多興國縣社會公眾關注聽力健康,更多興國縣聽障人群得到救助幫扶,更好的聽力健康技術(shù)和服務在興國縣應用”。
興國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興國縣慈善會會長陳文俊致辭時表示,感謝中國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基金會公澤忠書記一行懷著對興國革命老區(qū)格外關心,不遠千里前來我縣開展捐贈活動,將殷殷關愛、濃濃厚意帶到這片蘇區(qū)紅土上,我們將永遠銘記在心!“我們一定會把善事辦好、好事辦優(yōu),把大家的傾力關懷惠及廣大聽力障礙人士,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
三只懶貓聽力創(chuàng)始人陸志剛說:“一直有這樣一個心愿,要為革命老區(q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情。來到興國,被這片紅色的土地感染,很令人激動,也很令人向往。學習了紅軍精神,也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我很愿意把自己的一點點能量發(fā)揮在這里,希望以后還有機會能夠給我們興國的百姓,給我們興國的鄉(xiāng)親多做一點貢獻”。
專家志愿者代表中國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基金會老年聽力保健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贛南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科主任李繼泉,為患者義診咨詢,檢查耳道,給予康復指導建議。
愛心志愿者陸志剛、李園園、許貝華為聽損群眾進行了聽力測試、助聽器驗配以及使用講解等。
李叔叔(化名)自從出現(xiàn)聽損問題就和外界交流的少了,“沒戴助聽器之前,生活中的小聲音聽不到,平時接聽電話很不方便。跟人聊天,聊不起來,溝通很困難,自己感到很悲觀”,“戴了助聽器以后,聲音很好,小聲講話我都能聽清了,謝謝你們”。
13歲的小華(化名)正在上初中,嚴重的聽損問題導致她一直自卑,且影響學習。和爺爺相依為命,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家庭,讓小華和爺爺對“聽到、聽清”不敢奢望,卻又充滿向往。沒想到,即將迎來考試的她遇上了愛心滿滿的“陸伯伯”為她戴上了新機,也將帶她邁向新征程。
在“陸伯伯”的幫助下,她戴上了一對適合自己的助聽器。為了讓她更好地聆聽,“陸伯伯”還特意為她定制了一對耳膜。這回可以聽清老師說話了,小華對未來充滿期待。